找到相关内容54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爱说故事的洋和尚

    经验。 佛法新包装:出书和将书改编成舞台剧 问:您故事的灵感从何而来?为何选择以书来宣扬佛法?后来又为何将书改编成舞台剧? 答:故事的灵感来自与信徒的接触和盖寺院的经验。柏斯的女信徒建议我将开示...

    阿姜。布拉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3645675.html
  • 弥勒在我国的传说

    胜残去杀,普令百姓,皆禀六斋。”书进,诏遣迎至。帝问:“从何而来,师事何人?”答曰:“从无所从,来无所来,师事亦乐。”异日,武帝请讲《金刚经》,傅才升座,以尺挥案一下,便下 座。帝愕然,傅曰:“陛下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4748723.html
  • 佛陀是生命的探索家

    从何而来?他领会到,造成心理上的不安,并非物质的本身,而是透过感官的认知。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,是来自人类本身的思想,是来自视觉、听觉、嗅觉、味觉、触觉等五官所提供的资料,所酝酿而成。佛陀发现,由于人类对世界...

    静涵老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1550904.html
  • 且让眼盲胜心盲

    克深聆法要,乃将心、色二法来加以分析,误以为若令觉知保存决不能舍此色身,然而知觉究竟从何而来,心脏吗?脑筋吗?都不是!佛法中惟强假以名是从不可名相而生,既不可名相当知体是空。是故,盲者若无深入了解佛法真...

    黄书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0052100.html
  • 菩提二字的意义

    念了几百万遍“愿消三障诸烦恼。”三障仍然存在,贪瞋不会自动消失。因此,应先了知贪瞋从何而来?有无对治力可消灭?贪瞋的过患是什么?经由观察消灭。当然如修不净观,可能有偏离实际的状况,可是由于当时强力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552457.html
  • 庵中茶苦

    问:这些莲花,从何而来?  答:淤泥深处。  ……  我移目光于画面,水墨莲蓬,显然是深秋了。白露为霜,纸上传出寒气,抱紧双肩,莲蓬迎风而立,不见半分低眉折腰,没有一丝媚俗之态。这枝毫无依傍的莲蓬,如...

    马明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3563270.html
  • 人身难得 佛法难闻

    的开始,首先我们要生起正确的动机和发心,也就是菩提心。   3、我们此生所要努力的就是获得快乐,但快乐从何而来呢?快乐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心中。虽然通常我们认为痛苦和快乐都是由外而来,但事实上,我们的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64064343.html
  • 南山寺印公碑并非元碑

    印公碑既然是清光绪九年立的碑,那么碑阴元代撰写的碑文从何而来的呢?我想有两种可能:  第一、可能是弘教大师在大元至元三年在京承天寺圆寂后,时任大万圣佑国寺的住持智安在北京大承天护圣寺立了一通碑,此碑撰文...

    高明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22866923.html
  • 寒山子生际景和说确立之依据

    (借用法理术语)。笔者依此框定:公元七ОО至八二О年为研究、考证寒山子生际新说之上、下界限。这就是杜某对‘我台州文人’‘不不知您从何而来’的答复。 ...

    王志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2067706.html
  • 为习气伸冤

    推搪。发脾气时候也说是自己的“习气”,疯狂购物饮食之后也怪责“习气”,就算粗心大意把事情搞砸了也是因为“习气”。末学自己也常犯同样的毛病。 可是“习气”又从何而来呢?一部份是来自累劫无明所致,在我们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5676027.html